安徽農業(yè)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導師:杜先鋒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安徽農業(yè)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導師:杜先鋒

安徽農業(yè)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導師:杜先鋒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農業(yè)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導師:杜先鋒 正文


杜先鋒 Xianfeng Du
性別:男
單位:茶與食品科技學院
專業(yè)名稱:食品科學與工程
研究方向:農產品精深加工及副產物綜合利用、谷物化學
技術職務:教授
行政職務:生物技術中心副主任
辦公電話:0551-5786422
辦公傳真:0551-5786422
E-mail:dxf@ahau.edu.cn
通訊地址:合肥市長江西路130號安徽農業(yè)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
郵政編碼:230036

杜先鋒,男,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農業(yè)大學生物中心副主任。
杜先鋒,1999年7月畢業(yè)于無錫輕工大學(現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專業(yè),獲工學博士學位。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赴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從事多糖結構的合作研究;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英國諾丁漢大學食品學院留學。安徽省省級重點學科“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負責人、安徽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碩士點負責人。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安徽省農業(y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安徽省糧食行業(yè)協會常務理事。

主要教學經歷與成果:
先后為研究生和本科生開設《現代食品工程高新技術》、《果蔬加工工藝學》、《糧油加工工藝學》、《天然產物提取工藝學》、《農產品貯運學》、《軟飲料工藝學》和《食品生物技術》等多門課程;指導了茶學和食品科學專業(yè)碩士、博士研究生55名。獲安徽省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

主要研究領域:
農產品精深加工及副產物綜合利用,谷物化學

主要科研項目:
1.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馬鈴薯淀粉全酶法和納濾技術生產磷酸寡糖的研究(2006AA10Z340)。主持人。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淀粉類食品的品質與玻璃化相變相關性的研究(20376001)。主持人。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直鏈淀粉與支鏈淀粉熱力學相容性的研究(20776002)。主持人。
4.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酯化淀粉對肉制品品質的影響及老化動力學的研究(03041301)。主持人。
5.安徽省“十五”重點攻關項目:年產3000噸脫水蔬菜深加工產業(yè)化關鍵技術的研究(040130442)。主持人。
6.科技部科技人員服務企業(yè)行動項目:年產2萬噸即食型調味食品及食品安全技改項目(2009GJC30037)。主持人。
7.安徽省重點科研項目:淀粉凝膠形成機理及流變性能的研究(01041171)。主持人。
8.安徽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玻璃化抑制淀粉的老化,提高其存穩(wěn)定性的研究(2001kj076)。主持人。
9.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谷物和豆類雜糧食品營養(yǎng)化配制關鍵技術及產業(yè)化示范。主持人。
10.合肥市重點科技項目計劃:傳統及新型果蔬復合豆制品的標準化及產業(yè)化研究(合科合同字2007(15)號)。主持人。
11.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專題:茶皂素高效制取和深加工產品開發(fā)研究與示范。(子課題編號:2009BADB1B10-01-02)。主持人之一。
12.上海煙草(集團)公司:改性多孔淀粉濾嘴對卷煙主流煙氣有害成分的選擇性過濾研究(SZBCW2010)。主持人之一。
13.科技部農業(yè)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碎米全酶法及納濾技術生產超高麥芽糖漿。(2007GB2C300138)。技術負責人。
14.科技部農業(yè)成果轉化資金項目:茶油精加工及副產物綜合利用集成與示范(2010GB2C300194)。技術負責人。
15.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農產品凍干加工過程中的營養(yǎng)保持及質量控制產業(yè)化關鍵技術(1101c0603068)。技術負責人。

主要科研成果:
1.淀粉分子結構與功能性質的研究。安徽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004年(排名第一)。
2.葛根人工種植及綜合利用研究。安徽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07年(排名第二)。
3.膜技術分離純化葛根素的方法。專利號ZL 2005 1 0094996.8,第一發(fā)明人。
4.一種變性大米多孔淀粉及其變性方法和用途。專利號 200910185877.1第一發(fā)明人
5.茶干的制備工藝。專利號ZL 2004 1 0041332.0,第二發(fā)明人。

代表性論文論著:
1.Du Xianfeng, Jia Jianhua. 13C-NMR studies on the intermediate material (IM) of starch.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Application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n Food Scienc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England, UK, 16-19th July 2006
2.Du Xianfeng, Xu Shiying, Wang Zhang. The Morpholog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arch from 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37(6): 697-701
3.Du Xianfeng, Jia Jianhua, Xu Shiying, Zhou Yibin. Molecular Structure of Starch from 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 Relative to Kuzu Starch Starch , 2007,59(12):609-613
4.Xianfeng Du, Bill MacNaughtan, John R. Mitchell. Quantification of amorphous content in starch granules. Food Chemistry, 2011,127:188–191
5.Li Guo, Xianfeng Du*. Study on Molecular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ea Polysaccharid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0, 48(1):585-589.
6.Li Guo, Qin Liang, Xianfeng Du*. Effects of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ea polysaccharide in green tea on glass transitions of potato amylose, amylopectin and their mixtures. Food Hydrocolloids, 2011,25:486-494.
7.Yun Wu, Xianfeng Du*, Honghua Ge and Zhen Lv. Preparation of microporous starch by glucoamylase and ultrasound. Starch, 2011,63: 217–225.
8.Li Guo, Qin Liang and Xianfeng Du*. Effects of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on konjac glucomannan glass transitions of potato amylose, amylopection and their mixture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1,91:758-766.
9.Yibin Zhou, Dongfeng Wang, Li Zhang, Xianfeng Du, Xiaoling Zhou.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s on gelatinization and retrogradation of wheat starch. Food Hydrocolloids, 2008, 22:505-512.
10.Yibin Zhou, Dongfeng Wang, Xiaochun Wan, Li Zhang, Xianfeng Du and Weisheng Hu. Effect of tea polysaccharide addi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bread made from two flours. 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2009, 33:798–813
11.Zhong Zhang, WangSong Zhang, Xian-Feng Du. Hypoglycemic eVects of black glutinous corn polysaccharides o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mice. Eur Food Res Technol. 2010, 230:411-415.
12.《食品科學》(第五版)(合作譯著),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

*如果發(fā)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系方式>>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安徽農業(yè)大學考研分數線、安徽農業(yè)大學報錄比、安徽農業(yè)大學考研群、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姐微信、安徽農業(yè)大學考研真題、安徽農業(yè)大學專業(yè)目錄、安徽農業(yè)大學排名、安徽農業(yè)大學保研、安徽農業(yè)大學公眾號、安徽農業(yè)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安徽農業(yè)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安徽農業(yè)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安徽農業(yè)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lyhuahuisp.com/ahnydx/yjsds_559669.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