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東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生參考書目

發(fā)布時間:2020-12-1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1東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生參考書目

2021東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生參考書目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東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生參考書目 正文

復試科目與加試科目考試大綱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考試大綱(復試科目)
一、考試的學科范圍
指定參考教材涉及的經典著作篇目。
二、評價目標
考察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經典著作的研讀、理解程度以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具體考察以下篇目:
馬克思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馬克思和恩格斯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
馬克思和恩格斯 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
馬克思 資本論(第一卷)
恩格斯 反杜林論
恩格斯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
馬克思 法國工人黨綱領導言
恩格斯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恩格斯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列 寧 怎么辦?
列 寧 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
列 寧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
列 寧 談談辯證法問題
列 寧 國家與革命
列 寧 論我國革命
三、試題主要類型
1、答題時間:120分鐘
2、試題類型:簡答題、論述題。
四、考查要點
1、考察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經典著作的閱讀范圍;
2、考察學生對指定的經典著作篇目的理解程度;
3、考察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4、考察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及論文寫作能力。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考試大綱(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一、考試的學科范圍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的所有內容。
二、評價目標
主要考查考生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和運用的情況,要求考生應掌握以下有關知識:
1.風云變幻的八十年:了解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與世界;掌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的變化;理解為什么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認識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掌握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國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動;了解近代中國產生的新興階級;掌握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掌握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理解近代中國人民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關系。
2.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了解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和文化滲透,明確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么;了解人民群眾的反侵略斗爭和愛國官兵的反侵略斗爭,掌握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戰(zhàn)爭的意義;了解中國面臨的邊疆危機和瓜分危機,掌握列強瓜分中國圖謀破產的原因;掌握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和教訓;了解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意識的覺醒。
3.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了解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爆發(fā)到失敗的經過,掌握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的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了解洋務運動興起、發(fā)展和失敗的經過,掌握洋務運動的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了解維新運動的興起、發(fā)展和失敗的經過,掌握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掌握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道路為什么走不通。
4.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了解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歷史條件;了解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和骨干力量,掌握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活動;了解三民主義學說和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掌握關于革命與改良辯論的內容;掌握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體會它給近代中國帶來的歷史性巨大變化;掌握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認識中國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以及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的道理。
5.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了解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時代條件和國際環(huán)境,認識其給中國革命帶來的影響;了解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是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認識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任務;了解中國的資產階級分為兩部分認識反對官僚資本主義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項重要任務;了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認識民族資產階級是帶兩重性的階級;了解近代中國的三種建國方案,兩個中國之命運,掌握資本主義建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的原因,理解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方案最終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
6.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了解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提出的口號,認識它的意義以及局限性;了解十月革命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認識十月革命推動中國的先進分子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了解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隊伍和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認識五四運動前后新文化運動的區(qū)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及其活動,認識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掌握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和意義,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呈現的新面貌;掌握大革命的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
7.中國革命的新道路:理解中國人民要爭得民族獨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須同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作堅決的斗爭;領會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土地革命戰(zhàn)爭是必要的、正義的、進步的;掌握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探索和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掌握中國共產黨制定的土地革命綱領和路線的內容;理解20世紀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國共產黨內連續(xù)出現“左”傾錯誤的原因;理解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掌握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經驗、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情況。
8.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掌握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及其影響;理解日本對中國的大規(guī)模侵略給中華民族造成了極為深重的災難;掌握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的內容;理解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理解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理解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領會毛澤東的持久戰(zhàn)戰(zhàn)略思想;掌握對國民黨政府在抗日戰(zhàn)爭中執(zhí)行的路線及其正面戰(zhàn)場的地位與作用的客觀評價;理解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掌握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意義、原因和基本經驗。
9.為新中國而奮斗:領會抗戰(zhàn)勝利后,國際國內政治形勢;理解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圍中并迅速走向崩潰的原因;掌握《中國土地法大綱》的內容及土地制度改革的意義;理解各民主黨派的歷史發(fā)展和歷史作用;掌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格局的形成過程;領會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內容;理解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基本經驗。
10.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理解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人民政府面臨的嚴峻考驗及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理解為了解決建國初期面臨的迫切問題,黨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四個發(fā)展階段,掌握每個發(fā)展階段的發(fā)展線索及簡略進程;掌握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成就,并理解這些歷史性成就的巨大歷史意義。
11.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理解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理解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掌握建國初期,黨和人民政府采取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際步驟;理解中共中央對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性認識的深入;掌握國家工業(yè)化任務的提出;理解中共中央選擇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道路的原因;理解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的背景、內容;理解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國內外條件;理解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并舉;掌握并理解農業(yè)合作化的基本過程、基本方針;理解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實行贖買政策的原因及其實現;掌握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意義。
12.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fā)展:理解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掌握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保護和發(fā)展生產力創(chuàng)造了更有利的條件;理解中國共產黨人在1956至1957年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早期探索;理解《論十大關系》發(fā)表的背景,其基本方針及重大歷史意義;掌握中共八大召開的時間,主要貢獻及歷史意義;理解《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發(fā)表的背景,其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理解整風運動的原因;理解反右派斗爭擴大化的原因及嚴重影響;掌握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理解“大躍進”發(fā)動的原因及影響;理解人民公社運動的背景和影響;掌握毛澤東帶頭糾正“左”的錯誤及其中斷;掌握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及巨大成就;理解“七千人大會”召開的背景、主要貢獻及歷史意義;理解毛澤東發(fā)動“文革”的主觀愿望和主要論點;掌握“文革”的導火線、主要論點及指導方針;理解全面內亂的形成及人民解放軍的三支兩軍;理解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的意義;掌握如何粉碎了“四人幫”的組閣圖謀;掌握天安門事件的意義及“文革”的結束;理解中國共產黨所犯錯誤的性質;理解中國共產黨犯錯誤的原因;能夠對這些錯誤進行科學分析;掌握黨在曲折探索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基本建立;掌握黨在探索中形成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若干重要原則;理解毛澤東是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創(chuàng)者;理解毛澤東的歷史地位。
13.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理解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背景及意義;掌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及其偉大轉折意義;掌握撥亂反正的推進;掌握國民經濟調整的方針及其作用;理解農村改革發(fā)起的條件及其過程;掌握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始;掌握對外政策的調整;理解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原因;理解《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評價;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綱領的制定;掌握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掌握1983年整黨的內容;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提出;理解“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的制定和實施;政治體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理解1989年政治風波的背景及平息;掌握對外工作在打破對華“制裁”中全方位推進;理解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內容和意義;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理解如何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掌握我國精神文明建設與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掌握跨世紀發(fā)展戰(zhàn)略的提出;掌握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推進;掌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行動綱領的制定;掌握科學發(fā)展觀的樹立和落實;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掌握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確定和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提出;理解并掌握“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理解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理解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掌握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以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經驗。
三、試題主要類型
1、答題時間:60分鐘
2、試題類型:簡答題、論述題。
四、考查要點
(一)風云變幻的八十年
1.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與世界;1840年英國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鴉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2.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中國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動;近代中國產生的新興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3.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國人民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關系。
(二)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1.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和文化滲透。
2.人民群眾的反侵略斗爭;愛國官兵的反侵略斗爭;反侵略斗爭的意義;中國面臨的邊疆危機和瓜分危機;列強瓜分中國圖謀破產的原因。
3.反侵略戰(zhàn)爭的失敗及其原因;反侵略戰(zhàn)爭失敗的教訓;中華民族民族意識的覺醒。
(三)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金田起義和太平天國的建立;《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頒布;天京事變;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太平天國起義的歷史意義;太平天國起義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2.洋務運動的興起;洋務事業(yè)的內容;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3.“公車上書”;維新運動的興起;維新派與守舊派的論戰(zhàn);百日維新;戊戌維新運動失敗;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四)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1.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歷史條件;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和骨干力量;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活動;三民主義學說和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關于革命與改良的辯論。
2.保路風潮與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建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3.封建軍閥專制統(tǒng)治的形成;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五)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時代條件和國際環(huán)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是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作為革命對象。
2.中國的資產階級分為兩部分;反對官僚資本主義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項重要任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狀況及其艱難處境;民族資產階級是帶兩重性的階級。
3.三種政治力量,三種建國方案;兩種基本的選擇,兩個中國之命運;資本主義建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方案最終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
(六)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1.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新文化運動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的局限;十月革命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十月革命推動中國的先進分子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五四運動的爆發(fā);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隊伍;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五四運動前后新文化運動的區(qū)別;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的活動;認識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和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3.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呈現的新面貌;大革命的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
(七)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1.國民黨在全國統(tǒng)治的建立;開展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斗爭;對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反“圍剿”作戰(zhàn)與土地革命。
2.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嚴重挫折;遵義會議的召開;紅軍長征的勝利。
(八)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
1.從九一八事變到華北事變;盧溝橋事變與日本的全面侵華戰(zhàn)爭;日本在其占領區(qū)的殘暴統(tǒng)治;侵華日軍的嚴重罪行。
2.中國共產黨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共產黨人與部分國民黨人合作抗日;一二九運動與中共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新政策;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國共合作,共赴國難;全民族同仇敵愾,奮起抗戰(zhàn)。
3.戰(zhàn)略防御階段的正面戰(zhàn)場;戰(zhàn)略相持階段的正面戰(zhàn)場。
4.實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戰(zhàn)的路線;采取持久戰(zhàn)的戰(zhàn)略方針;敵后戰(zhàn)場的開辟和發(fā)展;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地位和作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堅持抗戰(zhàn)、團結、進步,反對妥協、分裂、倒退;鞏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總方針;三三制的民主政權建設;減租減息,發(fā)展生產;抗日民主運動和抗戰(zhàn)文化工作的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系統(tǒng)闡明;整風運動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全黨的確立。
5.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對中國的援助;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意義、原因和基本經驗。
(九)為新中國而奮斗
1.戰(zhàn)后國際國內政治形勢;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方針;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以革命戰(zhàn)爭反對反革命戰(zhàn)爭。
2.人民解放軍轉入戰(zhàn)略進攻;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從《五四指示》到《中國土地法大綱》;土地改革運動的熱潮;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政治經濟危機;學生運動的高漲;人民民主運動的發(fā)展。
3.各民主黨派的歷史發(fā)展;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團結合作;第三條道路的幻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格局的形成。
4.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為新中國繪制藍圖;人民政協會議的召開與《共同綱領》的制定;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基本經驗。
(十)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新中國建立初期黨和人民政府面臨的嚴峻考驗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新中國成立以后至今的四個發(fā)展階段;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性成就。
(十一)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1.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共中央對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分析;開始采取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際步驟;對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性認識的深入。
2.國家工業(yè)化任務的提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道路的選擇;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國內外條件。
3.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全國的全面確立。
(十二)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fā)展
1.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保護和發(fā)展生產力;《論十大關系》的發(fā)表;中共八大的召開;《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fā)表;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
2.“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fā)動;初步糾正“左”傾錯誤的努力;廬山會議;國民經濟的調整;“七千人大會”的召開;“文化大革命”的發(fā)動;全面內亂的形成;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挫敗“四人幫”“組閣”圖謀;1975年整頓和“文化大革命”的結束;黨和政府所犯錯誤的性質、犯錯誤的原因及其科學分析。
3.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文化、醫(yī)療、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國際地位的提高與國際環(huán)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若干重要原則。
(十三)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1.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轉折;撥亂反正的推進和國民經濟的調整;農村改革的突破性進展;對外政策的調整;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2.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綱領的制定;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1983年整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提出;“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的制定和實施;政治體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1989年政治風波;對外工作在打破對華“制裁”中全方位推進。
3.鄧小平南方談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精神文明建設與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跨世紀發(fā)展戰(zhàn)略的提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在經受風險考驗中前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推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行動綱領的制定;科學發(fā)展觀的樹立和落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確定;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提出;理解并掌握“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以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經驗。
五、主要參考書目
本書編寫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政治學原理”考試大綱(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一、考試的學科范圍
本課程考試的主要內容:政治學的研究對象,政治學的歷史發(fā)展。國家的起源,國家的本質與職能。國家的歷史類型,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特征。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問題和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方式。國家形式的含義及其基本內容,國體與政體的關系,國家結構形式。國家機構的含義、構成、特點,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機構,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機構。民族問題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社會主義國家與民族問題。政黨的理論,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制度,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制度。政治文化的類型和結構,政治社會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發(fā)展理論,當代中國的政治發(fā)展。
二、評價目標
主要考查學生對政治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學生認真理解并掌握政治學的基本問題、基礎理論、研究方法。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 答題時間:60分鐘。
2. 題型:簡答題和論述題。
四、考查要點
1章:緒 
了解:政治學與其相關科學的關系。
掌握:政治學的研究對象和范圍。
2章: 
了解:國家的起源、國家的本質和國家消亡的歷史必然性。 
掌握:國家的起源和本質,國家的職能,國家消亡。
3章:國家的歷史類型
了解:國家歷史類型的基本理論。
掌握:國家歷史類型的劃分標準。
4章:資本主義國家
了解: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特征。
掌握:福利國家。羅斯福新政。
5章:社會主義國家
了解: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
掌握:社會主義國家具有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特征。
6國家形式與國家機構
了解: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形式問題的基本理論,國體與政體之間的關系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關于政體分類的標準和選擇國家結構形式的依據和原則,掌握國家結構形式的含義以及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
掌握:國體與政體之間的關系理論,馬克思主義關于政體分類的標準,國家結構形式的含義以及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 
7章:國家與民族
了解:民族問題的地位。
掌握:社會主義國家民族問題。
8章:國家宗教
了解:宗教與國家的關系。
掌握:社會主義國家與宗教。
9 :政黨和政黨制度
了解:國家與政黨制度。
掌握:社會主義國家政黨制度。資本主義國家政黨制度。
10政治團體
了解:政治團體涵義。
掌握: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團體,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團體。
11章:政治文化
了解:政治文化涵義。
掌握:政治文化功能。政治文化類型和結構。政治社會化。
五、參考書目
王惠巖:政治學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東北電力大學

添加東北電力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東北電力大學考研分數線、東北電力大學報錄比、東北電力大學考研群、東北電力大學學姐微信、東北電力大學考研真題、東北電力大學專業(yè)目錄、東北電力大學排名、東北電力大學保研、東北電力大學公眾號、東北電力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東北電力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東北電力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lyhuahuisp.com/dbdldx/cksm_398940.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