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導師:李三忠

發(fā)布時間:2021-10-0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導師:李三忠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導師:李三忠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導師:李三忠 正文


  李三忠: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歷
  2005年3月-2005年6月,北京語言大學強化英語,
  2004年9月-2005年1月,北京語言大學學習德語,
  1993年9月-1996年6月,長春地質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0年9月-1993年7月,長春地質學院獲構造地質學碩士學位,
  1986年9月-1990年7月,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獲地質學理學學士學位。

  工作簡歷
  2006年4月-2007年4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為德國Kiel大學和IFM-GEOMAR(萊布尼茲海洋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4年3月-6月再次為香港大學訪問學者,
  2002年11月-2003年1月為香港大學訪問學者,
  2002年1月被聘為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生導師,
  2001年11月被聘為青島海洋大學教授,
  1998年11月任青島海洋大學副教授,
  1996年9月至1998年10月任西北大學地質學系講師,地質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

  學術兼職
  2007年01月01日為美國地球物理協(xié)會(AGU)會員,
  2007年01月01日為歐洲地球科學聯(lián)合會(EGU)會員,
  2006年10月為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終身會員,
  2004年7月為中國IODP(國際大洋鉆探計劃)協(xié)會會員,
  2003年7月28日當選為山東省礦業(yè)協(xié)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863計劃專家?guī)?、教育部高級專家?guī)臁⑸綎|省高級專家?guī)?、青島市高級專家?guī)斐蓡T,《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s》、《Precambrian Research》、《Journal of Asian EarthSciences》、《Gondwana Research》、《巖石學報》、《地質學報》、《地質論評》、《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地質科學》、《大地構造學與成礦》、《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等特約評閱人。

  從事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前寒武紀地質、構造地質學、中國大陸邊緣構造、含油氣盆地構造、造山帶構造、大地構造和
  海洋地質學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目前側重如下研究內容:
  1. 華北克拉通:華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部構造帶和膠遼吉造山帶構造地質學,古-中元古代Columbia超大陸重建;
  2. 中國東部中、新生代造山帶的構造研究:中生代秦嶺-大別山-蘇魯造山帶與高壓-超高壓巖石的折返機制,華南構造帶(黔、桂、川、渝、湘、贛)和新生代臺灣造山帶;
  3. 中國東部盆地的構造研究:拉分-逃逸盆地:渤海灣盆地和膠萊盆地,中、新生代巖石圈減薄和盆地成因;
  4. 區(qū)域海底構造與大陸邊緣構造:中國海域東海盆地、南北黃海盆地,蘇門答臘俯沖帶前弧盆地和海嘯地震成因與預測,西太平洋大陸邊緣構造。

  教育與教學
  1999年以來指導了博士后1名、博士生4名、碩士生9名、本科生畢業(yè)設計24人;目前,指導博士生3名、
  碩士生12名。
  1999年以來,先后主講本科生必修課《海洋地質學》、《地史學》和選修課《大陸邊緣地質學》、《現(xiàn)代構造地質理論與方法》、《南京湯山野外地質實習》、《安徽巢湖野外地質實習》,主講研究生的必修課《近代海洋地質學》、中德聯(lián)合班英文授課《Marine Gedynamics》和選修課《大陸邊緣地質構造》、《盆地分析》、《地球動力學》、《地質構造分析》、《高級構造地質學》、《含油氣盆地分析》、《海底構造》等15門課程。

  在研項目
  1999年以來,已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教育部國際合作項目、教
  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資助計劃、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石油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8項。
  1. 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東海陸架盆地構造特征與演化研究,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項目,項目主持人;
  2.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印尼附近海域海嘯地震海域地質地球物理調查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0776038),本人為第二項目主持人;
  3. 2007年1月-2009年12月,鄂豫交界桐柏山地區(qū)碰撞造山帶結構與區(qū)域成礦背景,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項目編號:1212010711812,本人為構造負責人;
  4. 2007年1月-2009年12月,遼河群中基性-超基性巖的地質地球化學和年代學特征及其構造環(huán)境分析,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資助計劃(NCET-06-0595,研究領域:資源),項目主持人;
  5. 2006年08月-2011年07月,課題名稱:雪峰陸內復合構造系統(tǒng)與油氣保存研究(G0800-06-ZS281),中國石化總公司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本人為技術首席。

  科研獲獎
  2007年12月李三忠以“中國東部古元古代-中新生代構造演化”獨立獲得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一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
  2006年12月31日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
  2001年11月以“造山帶與盆地構造-熱演化”獨立獲得青島市第三屆青年科技獎;
  2000年11月,李三忠,楊振升,劉永江.以“膠遼地塊古元古代隆—滑構造理論”獲得山東省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主要國內、外合作伙伴
  目前,與香港大學、美國圣路易斯大學、日本高知大學、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德國基爾大學、萊布尼
  茲海洋研究所、韓國漢城國立大學等建立了長期密切的國際科研合作關系。

  學術出版物
  1994年至今,已發(fā)表論文、會議論文摘要、出版圖件及專著分別為140多篇、45篇、3幅、1部,其中國內
  核心雜志或國際刊物第一作者論文70余篇。此外,撰寫科研報告約25部,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1項。1998年
  以來,期刊論文被著名檢索機構SCI收錄45篇,8篇被ISTP收錄,3篇被EI收錄。主要第一作者論文如下:
  2009, 李三忠, 李安龍, 范德江, 趙廣濤, 金寵, 戴黎明. 安徽巢北地區(qū)的中生代構造變形及其大地構
  造背景. 地質學報, 出版中
  2007, Sanzhong Li, Guochun Zhao. SHRIMP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the Liaoji Granitoids:
  constraints on the Paleoproterozoic Jiao-Liao-Ji belt in the eastern block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Precambrian Research,158(1-2):1-16 (SCI收錄).
  2007,Li Sanzhong,Timothy M. Kusky,Wang Lu,Zhang Guowei, Lai Shaocong,Liu Xiaochun,
  Dong Shuwen and Zhao Guochun. Collision leading to multiple-stage large-scale extrusion in
  the Qinling orogen: insights from the Mianlue suture. Gondwana Research, 12(1-2):121-143
  (SCI和ISTP收錄).
  2007, Li, S.Z., Kusky, T.M., Zhao, G., Wu, F., Liu, J.Z., Wang, L., Sun, M., Mesozoic
  tectonics in the Eastern Block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mplications for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beneath the Eurasian Plate. Mesozoic Sub-Continental Lithoshperic
  Thinning Under Eastern Asia. Edited by Mingguo Zhai,Brian F. Windley,Timothy M. Kusky and
  Qingren Meng.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280, 171-180 (ISTP收錄).
  2006, 李三忠, 呂海青,侯方輝,郭曉玉,金寵,劉保華. 海洋核雜巖.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6(1):47
  -52.
  2006, Li Sanzhong, Zhao Guochun, Sun Min, Luo Yan, Han Zongzhu, Zhao Guangtao.Are the South
  and North Liaohe Groups different exotic terranes?—Nd isotope constraints on the Jiao-
  Liao-Ji orogen. Gondwana Research, 9:198-208(SCI收錄).
  2005, Li ¬Sanzhong, Zhao Guochun, Sun Min, Han Zongzhu, Hao Defeng, Luo Yan, Xia Xiaoping.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Liaohe Group in the Eastern Block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4(5): 659-674(SCI收錄)
  2005,李三忠, 王金鐸, 劉建忠, 于建國, 呂海青, 侯方輝. 魯西地塊中生代擠壓構造格局及其形成背
  景. 地質學報, 79(4):487-497
  2005,Yu Jianguo, Li Sanzhong, Wang Jinduo, Timothy M. Kusky, Wang Xinhong, Lu Shengqiang.
  Salt Diapirism and Faulting of the Central Uplift Belt in the Dongying Sag of the Bohai Bay
  Basin, North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English Version, 24(2):28-42(SCI收錄,
  Corresponding author)
  2004,李三忠, 周立宏, 劉建忠, 許淑梅. 華北板塊東部新生代斷裂構造特征與盆地成因.海洋地質與
  第四紀地質,24(3):57-66
  2004,李三忠,郝德峰, 趙國春, 孫敏, 韓宗珠, 郭曉玉.丹東花崗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成因.巖石學報
  ,20(6):1417-1423(SCI收錄)
  2004,李三忠,劉建忠,趙國春,吳福元,韓宗珠,楊中柱.華北克拉通東部地塊中生代變形的關鍵時限
  及其對構造的制約-以膠遼地區(qū)為例.巖石學報,20(3):633-646(SCI收錄).
  2004, Li Sanzhong, Zhao Guochun, Sun Min, Wu Fuyuan, Liu Jianzhong, Hao Defeng, Han
  Zongzhu, Luo Yan. Mesozoic, not Paleoproterozoic SHRIMP U-Pb zircon ages of two Liaoji
  Granites, eastern block, North China craton.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46(2):162-176
  (SCI收錄)
  2003, 李三忠, 賴紹聰, 張國偉, 李亞林, 程順有. 秦嶺勉略縫合帶及南秦嶺地塊的變質動力學研究.
  地質科學, 38(2):137-154
  2003, 李三忠, 郝德峰, 韓宗珠, 趙國春, 孫敏. 膠遼地塊古元古代構造-熱演化與深部過程. 地質學報
  , 77(3):318-340
  2002,李三忠, 張國偉, 李亞林, 賴紹聰, 李宗會. 秦嶺造山帶勉略縫合帶構造變形與造山過程. 地質學
  報, 76(4):469-483
  2001,李三忠,韓宗珠,劉永江,楊振升,馬瑞. 遼河群區(qū)域變質特征及其大陸動力學意義.地質論評, 47
  (1): 9-18
  2001,李三忠, 韓宗珠,劉永江,楊振升. 膠遼地塊古元古代前造山期深部過程的地質與地球化學制約.地
  質科學, 36(2):184-194
  2000,李三忠,張國偉,李亞林,楊永成.勉縣地區(qū)勉略帶內麻粒巖的發(fā)現(xiàn)及構造意義.巖石學報, 16(2):
  220-226(SCI收錄)
  2000,李三忠,許書梅,單業(yè)華,李西雙,等. 渤海灣及鄰區(qū)構造演化與盆地組合規(guī)律.海洋學報, 22(增
  刊):220-229
  2000, Li Sanzhong, Xu Shumei, Shan Yehua, Li Xishuang, Zhou Lihong, Hao Yinquan, Fan
  Zheqing, Liang Huilan.Tectonic evolution and Basin assemblage in the Bohai Bay and its
  neighbor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4):91-106
  1998,李三忠,劉永江,楊振升,馬瑞.遼河群變質泥質巖中變質重結晶作用和變形作用的關系.巖石學報,
  14(3):352-366
  1998, Li Sanzhong,Yang Zhensheng,Liu Yongjiang.Stratification of metamorphic belts and its
  genesis in Liaohe Group.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3(5):430-434(SCI收錄)
  1997,李三忠,楊振升,劉永江.遼河群變質帶垂向分層性及其起因.科學通報, 42(24): 2631-2635
  1997,李三忠,楊振升,劉永江,劉俊來.膠遼吉地區(qū)古元古代早期花崗巖的侵位模式及其與隆—滑構造的關
  系.巖石學報, 13(2):189-202
  
  專 著:
  2003年10月出版,周立宏,李三忠,劉建忠,等. 渤海灣盆地區(qū)前第三系構造演化與潛山油氣成藏模式.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李三忠主要撰寫三章(共6章),約20萬字

  聯(lián)系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qū)松嶺路238號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郵政編號:266100
  聯(lián)系電話:0086-532-66781971(Office)
  E-mail地址: Sanzhong@ouc.edu.cn; lisanzhong@gmail.com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fā)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xù)隨時更新網頁或發(fā)布調劑信息??佳信删W站和APP流量巨大)聯(lián)系方式

添加中國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海洋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中國海洋大學報錄比、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群、中國海洋大學學姐微信、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真題、中國海洋大學專業(yè)目錄、中國海洋大學排名、中國海洋大學保研、中國海洋大學公眾號、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海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國海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中國海洋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lyhuahuisp.com/zhongguohaiyang/daoshi_478975.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