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科學院大學構造地質學碩士研究生考研考試大綱

發(fā)布時間:2021-09-01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2中國科學院大學構造地質學碩士研究生考研考試大綱

2022中國科學院大學構造地質學碩士研究生考研考試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2中國科學院大學構造地質學碩士研究生考研考試大綱 正文

本《構造地質學》考試大綱適用于中國科學院大學地質學各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構造地質學是地質學的三大重要支柱學科之一,也是地質學各專業(yè)必備的基礎理論課程。構造地質學研究固體地球巖石圈范圍內結構構造、形成演化過程及規(guī)律,并為找礦勘探、能源開發(fā)、地震減災、優(yōu)化地質環(huán)境等提供科學依據。構造地質學以地殼和巖石圈物質的結構構造演化為中心,以研究巖石的變形和形成機制為主線,結合其它方法,在中小尺度上研究巖石圈的組成、構造現象的演變規(guī)律。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巖層產狀、巖石力學性質與分析、褶皺、節(jié)理、斷層、劈理與線理、巖石應變分析基礎、巖漿巖體構造、板塊構造基礎、地質圖、極射赤平投影等內容。要求考生準確掌握構造地質學各種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基本掌握野外與室內研究方法、理解應變橢球體、掌握應變分析方法,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具體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一、考試內容
(一)地層的基本產狀與層序的判別
1.地層產狀的要素與測量方法
2.地層層序的正常與倒轉
3.地層層序的判別準則
4.地層的連續(xù)與缺失
5.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6.地層在地質圖上的投影與 V 字形法則
(二)地質構造分析的力學基礎
1.外力、內力、應力概念
2.應力狀態(tài)、應力莫爾圓、應力場
3.巖石破裂(變形)準則
4.應變橢球體、弗林(Flinn)圖解、應變分析
5.影響巖石力學性質與變形的因素
(三)褶皺
1.褶皺的概念及褶皺的各項要素
2.褶皺軸面和樞紐產狀的測定
3.褶皺幾何形態(tài)的各種描述方法、褶皺的分類
4.褶皺的形成機制及成因類型特征
5.褶皺各種組合形式的特點及形成機制
6.影響褶皺的主要因素
7.褶皺形成時限
(四)節(jié)理
1.節(jié)理的分類、節(jié)理性質類型及特點
2.節(jié)理力學性質分析、節(jié)理的分期與配套
3.不同地質背景上發(fā)育的節(jié)理
4.節(jié)理的觀測與制圖
5.節(jié)理脈的充填機制
(五)斷層
1.斷層的概念及幾何要素
2.斷層的分類
3.斷層效應
4.斷層巖(構造巖)的基本概念和類型特征
5.正斷層(含拆離斷層)、逆斷層(含逆沖推覆)、平移斷層的特征及組合型式
6.同沉積斷層的概念、特征及識別標志
7.區(qū)域性斷裂與韌性斷層
8.斷層形成時限的各種標志
9.斷層(剪切帶)剪切指向確定
(六)逆沖推覆構造
1.逆沖推覆構造的組合形式(背沖式、對沖式、楔沖式),其形成的構造環(huán)境
2.疊瓦式逆沖斷層和雙重逆沖構造(thrust duplex)及其識別
3.斷坪、斷坡、反沖斷層(backthrust)、沖起構造(pop up)、構造三角帶的概念和識別
4.逆沖推覆構造的擴展方式(前展式、后展式)
5.逆沖作用與褶皺作用的關系; 斷彎褶皺作用( fault-bend folding )、斷展褶皺作用
(fault-propagating folding)和斷滑褶皺作用(detachment folding)
6.飛來峰和構造窗
7.逆沖推覆構造的成因及其形成的構造環(huán)境
(七)伸展構造
1.地塹、地壘、盆嶺構造、斷陷盆地的概念和特征
2.裂谷和大陸裂谷
3.變質核雜巖(MCC)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4.巖墻群的特征及其大地構造環(huán)境
5.反轉構造;拆沉作用(delamination)的概念及其意義
(八)劈理與線理
1.劈理的概念、形成機制和一般類型特征,及劈理的先后順序標志
2.線理的概念、中小型線理、大型線理的基本特征
3.線理期次的識別和劃分
(九)巖漿巖體的構造
1.巖漿巖體的產狀
2.巖漿巖體的原生構造
3.巖漿巖體的次生構造
4.巖體接觸關系
(十)地質圖
1.地質圖的基本特征
2.簡單地質圖的判讀
(十一)極射赤平投影基礎
1.極射赤平投影的特征
2.各種構造要素的表示
3.各種交叉關系的定量求算
(十二)板塊構造基礎知識
1.巖石圈的概念
2.板塊邊界類型
3.板塊構造存在的證據
4.全球板塊的劃分
二、考試要求
(一) 地層的基本產狀與層序的判別
1.熟練掌握地層產狀的要素(走向、傾向、傾角)的概念及其測量方法。
2.理解正常地層與倒轉地層的區(qū)別,掌握判斷地層正常與倒轉的判別方法。
3.熟練掌握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的概念,理解其構造意義。
4.理解V 字形法則并能靈活運用,了解地質圖上地層的投影與自然邊坡關系的判別方法。
(二)地質構造分析的力學基礎
1.了解外力、內力、應力和應力場的概念及主應力的劃分,掌握二維空間應力莫爾圓圖解, 了解應力橢球體概念。
2.了解應變分析方法。掌握線應變、剪應變、共軸變形和非共軸變形的概念。
3.熟練掌握影響巖石力學性質的主要因素。
4.熟練掌握巖石破裂(變形)準則。
5.熟練掌握應變橢球體的弗林(Flinn)圖解,理解應力橢球體和應變橢球體。
6.了解巖石變形的微觀機制(碎裂作用、晶內滑移、位錯、蠕變等)。
(三)褶皺
1.熟練掌握背斜、向斜,以及背形和向形的概念。掌握褶皺的各項要素(核部、翼部、轉折端、褶軸、樞紐、軸面、軸跡、脊線等)。
2.理解褶皺軸面和樞紐產狀的測定方法。
3.理解褶皺幾何形態(tài)的各種描述方法,掌握根據軸面傾角、樞紐傾角、樞紐側伏角三個要素對褶皺的分類。
4.掌握穹隆-構造盆地、雁行褶皺、隔檔式和隔槽式褶皺、復背斜-復向斜等構造的特點
5.掌握褶皺的各種組合形式,如阿爾卑斯式褶皺、侏羅山式褶皺、日爾曼式褶皺的特點,及其形成機制與發(fā)育的構造背景。
6.熟練掌握褶皺的形成機制及成因類型特征,包括橫彎褶皺作用、縱彎褶皺作用、剪切褶皺作用、柔流褶皺作用等。
7.了解影響褶皺的主要因素,包括層理、巖層厚度、巖石力學性質等。
8.理解研究褶皺形成時限的方法,包括地層對比法、巖脈穿插法等。
(四)節(jié)理
1.熟練熟悉節(jié)理的概念,注意國內外教材關于節(jié)理概念的區(qū)別。
2.掌握節(jié)理的力學性質及其特點。
3.熟練掌握雁列節(jié)理的特點,并能據此判別應力方向。
4.了解節(jié)理脈的充填機制。
5.理解節(jié)理的分期與配套基本方法,并能初步運用。
6.理解不同地質背景上發(fā)育的節(jié)理,包括與褶皺、斷層、區(qū)域構造有關的節(jié)理的特征。
(五)斷層
1.理解斷層的幾何要素(斷層面、斷盤、滑距、斷距等)。
2.理解斷層的分類,特別是按照斷層兩盤相對運動分類。熟練掌握正斷層、逆斷層和平移
(走滑)斷層的概念、特點和形成機制,掌握 Anderson 斷層模式。
3.理解各種斷層效應,包括正(逆)斷層引起的效應、平移斷層效應、平移正(逆)斷層效應、橫斷層錯斷效應等。
4.熟練掌握斷層巖(構造巖)的基本概念和類型特征(碎裂巖系列、糜棱巖系列等)
5.理解正斷層組合(地塹、地壘、階梯狀斷層、環(huán)狀斷層、放射狀斷層、拆離斷層)、和走滑斷層組合(例如雁列狀、花狀構造)等特征。
6.理解同沉積斷層的概念、特征、發(fā)育環(huán)境、識別標志。
7.掌握韌性斷層(剪切帶)的基本特征。
8.理解確定斷層形成時限的方法,包括錯斷地層、巖脈穿插關系、不整合等。
9.熟練掌握各類剪切帶(斷層)剪切指向的判別方法,并能靈活運用和圖示。
(六)逆沖推覆構造
1.掌握逆沖推覆構造的組合形式(背沖式、對沖式、楔沖式),了解其形成的構造環(huán)境
2.熟練掌握疊瓦式逆沖斷層和雙重逆沖構造(thrust duplex)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識別和圖示。
3.理解斷坪、斷坡、反沖斷層(backthrust)、沖起構造(pop  up)、構造三角帶的概念,并能識別運用。
4.了解逆沖推覆構造的擴展方式(前展式、后展式)。
5.理解逆沖作用與褶皺作用的關系,掌握斷彎褶皺作用(fault-bend  folding)、斷展褶皺作用
(fault-propagating folding)和斷滑褶皺作用(detachment folding)的概念和特征。
6.掌握飛來峰和構造窗的概念。
7.初步了解逆沖推覆構造的成因及其形成的構造環(huán)境。
(七)伸展構造
1.掌握地塹、地壘、盆嶺構造、斷陷盆地的概念和特征
2.初步掌握裂谷的概念和大陸裂谷的特征
3.初步掌握變質核雜巖(MCC)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4.了解巖墻群的特征及其大地構造環(huán)境。
5.初步掌握反轉構造的特征;掌握拆沉作用(delamination)的概念及其意義。
(八)劈理與線理
1.準確掌握劈理的概念和類型(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或褶劈理)特征,了解國外教材對破劈理的認識。
2.理解劈理的形成機理,并加以思考。
2.掌握線理(次生線理)、A 線理與 B 線理的概念。熟悉中小型線理(拉伸線理、礦物生長線理、皺紋線理、交面線理)、大型線理(石香腸構造、窗欞構造)的基本特征。對線理期次的劃分有一定了解。
(九)巖漿巖體的構造
1.理解描述侵入巖體產狀的特征用語,包括協(xié)調侵入巖體(巖床、巖盤、巖盆、巖鞍)、不協(xié)調侵入體(巖株、巖基、巖墻);理解描述噴出巖體產狀的術語(熔巖被、熔巖流、火山錐等)。 2.了解巖漿巖體的各種原生構造,例如侵入巖體的流面、流線、原生塑性構造等,以及噴出
巖體的流紋構造、流面、流線、氣孔與杏仁構造、枕狀構造、柱狀節(jié)理等。
3.對巖漿巖體的褶皺構造及次生斷裂構造有所了解。
(十)地質圖
1.理解地質圖所表示的主要地質信息。
2.能夠運用地質圖,從中讀出地層相對新老關系、地質體接觸關系、褶皺構造、斷裂構造、巖漿巖體、變質巖地質體、相對年代與同位素年代信息、構造輪廓等;理解示意剖面圖的繪制、地
質發(fā)展史的概括等。
(十一)極射赤平投影基礎
1.理解極射赤平投影的一般原理。
2.理解各種面狀要素、線狀要素在極射赤平投影圖上的投影特征。
3.了解各種面-面、面-線、線-線交叉關系的度量原理。
(十二)板塊構造基礎知識
1.理解固體地球的各圈層特征、巖石圈的概念。
2.理解板塊的三種邊界類型。
3.了解板塊構造存在的各種證據,包括大洋中脊、轉換斷層、海溝、島弧、俯沖帶、蛇綠巖、大洋地殼年齡的對稱分布、島弧巖石的成分極性等。
4.了解現今全球板塊的劃分。
三、主要參考書
1.  朱志澄(名譽主編),曾佐勛,樊光明主編(2008).  構造地質學(第三版)。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  徐開禮、朱志澄(名譽主編),李忠權,劉順主編(2010).  構造地質學(第三版)。北京:地質出版社
四.拓展參考書
侯泉林 編著,2018,2020,2021.  高等構造地質學(1-4 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大學

添加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科學院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國科學院大學報錄比、中國科學院大學考研群、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姐微信、中國科學院大學考研真題、中國科學院大學專業(yè)目錄、中國科學院大學排名、中國科學院大學保研、中國科學院大學公眾號、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科學院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國科學院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lyhuahuisp.com/guokeda/cankaoshumu_462033.html

推薦閱讀